<緊急尋人:走失時戴藍色帽,穿上衛衣,外穿卡其色棉外套及藍色羽絨背心, 白色頭髮,家人十分擔心及憂慮,因為張伯伯本身患腦退化症/認知障礙症,不認得回家之路。 > 我們經常在網上/社交媒體上看到這些向街坊求助訊息。
因為疾病纏身、欠缺照顧,不少中老年人也要入住院舍,護老院成為了他們的「家」。而患腦退化症/認知障礙症的老人更為孤單,能夠陪伴腦退化症/認知障礙症患者走到人生最後一程,同行艱難的日子,對於患者和照顧者都是一大挑戰。
不少人誤將病徵當作為正常老化的現象,因而令患者錯過接受診斷和治療的黃金期。大家亦會誤以為只有長者才有機會患上腦退化症/認知障礙症。雖然,認知障礙症患者主要為65歲以上年長人士,但亦有65歲以下人士確診認知障礙症的案例。而醫學上將65歲前病發的個案稱為「早發性認知障礙症」。
不同類型的認知障礙症對大腦影響的部位及程度各有不同,而且,即使患上相同類型的認知障礙症,症狀受患者的性格、生活環境、照顧者的照顧方式等因素影響,而令認知障礙症的病情發展亦因人而異。因此,我們需要從患者角度出發,了解認知障礙症如何影響他、以及怎樣幫助他和其家人。
認知障礙症「前稱老人癡呆症/腦退化症」,是大腦神經細胞病變,引致腦部功能不正常地衰退的病患之統稱;也是一種因腦部功能喪失而出現的疾病,它會影響記憶、思維、語言、判斷能力、行為及性格。患者的記憶力及其他認知功能(例如學習、理解、語言運用、方向感及判斷力等)會逐漸失去﹔有些病人也會有抑鬱、幻覺或人格改變的病徵。
健康正常的腦部裡,神經細胞是利用神經傳導物作溝通,其中乙醯膽鹼對學習和記憶擔當著很重要的角色。在腦部循環的乙醯膽鹼分解酶是一種酵素,作用是分解乙醯膽鹼來管理及控制訊息的傳達。在認知障礙症患者的腦部裡,乙醯膽鹼的濃度是異常的低。引致腦部的神經細胞之間失去連接,信息因而無法傳遞,令這些細胞無法負擔記憶、學習和溝通的職責。一般患者經確診後,平均可生存八至十年﹔有些患者退化較快﹔有些卻可在確診後生存達二十年之久。
70歲以上長者最受影響
估計70歲長者患病率:
知障礙症可以按不同病因分類,常見的有
阿茲海默氏症 (Alzheimer’s Disease) 74%
血管性失憶症 (Vascular Dementia) 22%
其他失憶症,如腦部前額顳葉病變 4%
認知障礙症患者的大腦內會出現病變:
認知障礙症可以發生在任何人士身上,但有下列風險因素者,患上此病的機會可能會增加﹕
認知障礙症是因大腦神經細胞病變而引致大腦功能衰退的疾病,患者的記憶、理解、語言、學習、計算和判斷能力都會受影響、而且會有情緒、行為及感覺等方面的變化,以下是認知障礙症患者的常見症狀*﹕
認知障礙症患者會由醫生透過病史及身體檢查確診(例如血液測試、腦部電腦掃描或磁力共振等)。醫護人員除詢問病史和身體檢查外,也會進行精神狀態檢查。
醫護人員亦會進行一些檢驗以幫助確定是否有其他可能造成認知障礙症或使病情變得更壞的疾病。包括:
大多數造成認知障礙症的原因是無法預防的。控制高血壓和糖尿病、健康飲食和定期運動,可以減少由中風引起血管性認知障礙症的風險。雖然暫時未能根治,但若能在生活上關注護腦,保持大腦的健康,將能有助減低患病的機會。
以下是十個簡單有用的護腦貼士:
近年,不少研究顯示「輕度認知障礙」患者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參與不同類型的興趣小組和活動,多動腦筋,將有助延緩腦部退化的速度。故此,「輕度認知障礙」患者不妨多到居所附近的長者地區中心和長者鄰舍中心參加活動,藉以擴闊生活圈子、培養興趣和嗜好。
促進大腦健康的營養素
日常飲食必須讓大腦攝取充足的營養,均衡選擇食物和份量至為重要。各類食物所含的營養不同,長者可依從健康飲食金字塔進食各類型的食物,以吸收不同的營養素,供應大腦及身體所需。
雖然坊間有各式各樣的營養補充劑,如各種抗氧化物、維他命、奧米加3脂肪酸補充劑等聲稱可預防或改善認知障礙症,但現時並沒有研究足以證明服用補充劑可以有效預防或延緩認知障礙症。
碳水化合物 |
主要食物來源 功用 |
蛋白質 |
主要食物來源 功用 |
奥米加3脂肪酸(Omega-3 fatty acid) |
主要食物來源 功用 |
纖維 |
主要食物來源 功用 |
抗氧化營養素:維他命A﹑C﹑E |
主要食物來源 功用 維他命E幫助製造細胞膜,保護腦神經及細胞 |
維他命B6、葉酸維他命B12 |
主要食物來源 葉酸:肝臟、綠葉蔬菜、豆類 維他命B12:奶、肉、肝臟、魚、蛋 功用 葉酸、維他命B6和B12保護腦神經線及細胞,亦有助改善記憶力 |
(一) 按言語治療師建議適當選擇食物質地及稠度 (包括碎餐、糊餐等);需要時加適量的凝固粉來調節稠度
(二) 促進食慾及食量
(三) 增加食物熱量及蛋白質
(四) 營養補充品
(五) 適當地放寬飲食治療限制
(六) 提供足夠時間給患者進食及從旁幫助
運動可以刺激腦部,讓人產生愉悅、滿足感,減緩神經細胞流失的速度。養成運動的習慣,例如每天步行三十分鐘。即使只是散步、爬樓梯或做家務,同樣有健腦作用。除此之外,氧氣和「葡萄糖」是腦部最基本的必需能源,所以運動不但增加血流量到腦部,還可增加血的供應量。
多參與社交活動,避免人際孤立或退縮。文獻證實,常與家人、親友、鄰居、同事往來的互動者,除延遲心智衰退外,壽命也會較長。
研究發現,長期處於壓力荷爾蒙下會造成神經元的大量死亡,導致腦部海馬體等區域的萎縮。因此應該學習壓力調適的知識及技巧,如練習放鬆、正向思考和自我肯定等。
每天維持足夠睡眠時間,同時需保持良好睡眠品質與環境。若無法充分休息,大腦的疲勞難以恢復,記憶力及注意力等功能受損,中風機會亦隨之增加。
不要抽煙、酗酒與吸毒,以免破壞腦部生化機制的平衡,引發器官和身體組織的病變。
避免吃肥膩食物以防止患上心臟病、高血壓和糖尿病,以上疾病會增加患上認知障礙症的機會。應隨時留意自己的體重、血壓、血糖、膽固醇等指數是否在標準範圍,必要時尋求專業的醫療協助,切勿輕視其併發症對大腦的潛在威脅。
三餐依時進食可以減少腦部營養不平衡的情況。一些研究指出「肚餓」的感覺會引起煩躁,情緒不安的反應。研究亦指出,吃早餐能幫助集中精神,因為腦細胞是依賴葡萄糖作燃料,經過一晚休息後,血液中的葡萄糖會較低,因此養成進食早餐的習慣對維持腦部健康亦非常重要。
保護頭部腦袋,降低大腦遭受意外傷害的風險。
認知障礙症的管理方法可分為:
治療認知障礙症的方法主要分為藥物治療及非藥物治療。治療目的是取決於導致認知障礙症的原因和控制症狀,有些患者可能需要留院一段短時間。而認知障礙症的病情亦可以透過良好的生活習慣、社交活動、智力訓練及藥物等方法減緩衰退速度。
隨著病情發展,較早接受治療的患者在認知能力表現上比較遲接受治療的患者有較大的分別*。原因是已損失的腦部功能無法逆轉,因此治療必須要盡早開始,才能有效推遲病情惡化。
另外,如需要藥物治療,早期高劑量治療比低劑量治療對病情有較佳的控制*。即使病情會隨時間而惡化,亦可讓患者在整個治療期間得到最大的治療效果。所以,醫生有機會按病情調較藥物劑量達至理想水平。
*資料來源:Small G and Bullock R. Defining optimal treatment with cholinesterase inhibitors in Alzheimer’s disease. Alzheimer’s & Dementia. 2011; 7:177-84.
藥物治療有兩大類:分別是針對認知障礙症藥物和精神科藥物。醫生會按患者的情緒行為問題的嚴重性、認知障礙症的種類和階段、患者的身體狀況等來處方。藥物治療的時期和劑量,會因人而異。醫生會定時覆檢,會以最低的有效劑量和合適的治療療程來處理症狀,從而減少藥物的副作用。
針對認知障礙症的藥物除有助延緩認知障礙症病徵惡化, 亦能減少行為混亂。乙醯膽鹼酯酶抑制劑, 如Donepezil、Rivastigmine、Galantamine,通常用於初期至後期認知障礙症的患者。穀氨酸酯抑制劑,如Memantine,通常用於中期至後期認知障礙症的患者。
類別 | 藥名 | 藥理 | 副作用 |
---|---|---|---|
乙醯膽鹼酯酶抑制劑 (ChEls) | Donepezi (Aricept)l | 抑制腦內部乙醯膽鹼的分解 | 暈眩、肚瀉、嘔吐、胃口欠佳、失眠肌肉抽筋、腸胃不適、哮喘、慢性氣管炎、小便頻密、心律失調 |
Galantamine (Reminyl) | |||
Rivastigmine (Exelon) | 抑制腦內
|
||
穀氨酸酯酶抑制劑 (Memantine) | Memantine (Ebixa) | 通過抑制腦內部谷氨酸的傳遞,避免神經細胞過度刺激 | 心理緊張、失眠、肚瀉、頭痛幻覺、咳嗽、疲倦 |
現時乙醯膽鹼酯酶抑制劑有口服式及藥貼式,藥貼式的藥物經皮膚進入身體,有助穩定地吸收藥物,減輕常見的副作用,例如噁心、嘔吐和胃口欠佳*。另外,減輕副作用有助病人用藥的依從性及幫助醫生調節藥物份量至理常水平, 控制病情,但藥貼式亦有機會出現皮膚敏感現象,如痕癢,紅印。 藥貼式乙醯膽鹼酯酶抑制劑是每日一貼的。每天更換藥貼時,照顧者應記緊移除舊藥貼才使用新的,更要每天更換使用藥貼的位置。
精神科藥物可幫助控制情緒症狀,醫生會按患者的症狀處方鎮靜劑、抗抑鬱藥、抗焦慮藥等。但此類藥物有機會令患者的認知能力受損,亦可能增加跌倒的風險。 服用藥物後,照顧者除留意患者的情緒行為問題有否改善外,亦需要觀察有否副作用。如發現有副作用或情緒行為問題升級,應盡早向醫生求助,切勿擅自停服或調較藥物劑量。
*資料來源:Winblad B, et al. Int J Geriatr Psychiatry. 2007;22:456-467. http://www.mims.com
認知障礙症的非藥物治療與藥物治療是同樣重要。
很多學術文獻已證實多種非藥物治療的方法,包括﹕認知訓練、現實導向、確認治療、多感官刺激及其他心理行為治療等,均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情緒和行為問題。減慢患者各方面機能的退化和提升生活質素。
透過非藥物治療的方法,以多元化的活動為認知障礙症患者提供合適的訓練和有意義的活動,從而保持大腦刺激延緩退化速度。透過精心設計的活動訓練,使患者在身體,情緒及社交方面得到全面的照顧,改善生活質素。
是透過一些特別的技巧或方法進行治療。運用環境提示幫助接收現實環境的訊息,減低精神混亂,幫助患者在日常生活上達致最高功能,保持與現實接觸,避免脫節。
懷緬活動容易融合於生活及日常交談,可藉個別面談或小組分享進行。使用患者昔日熟悉的物件(如﹕舊相片、衣服、音樂、書籍……等)鼓勵患者有組織地回想及討論往事來增強患者的信心,以及促進與別人溝通和交往。
因為認知障礙症病患者神經元的損壞及感官功能退化,他們難以理解周圍環境,提供合適的感官刺激,如展示一些有意義及熟悉的氣味、動作、感覺、視像、聲音和味道,可減少他們的焦慮和混淆。
記憶力衰退的原因是大腦中的海馬體受損,我們從不同的活動去鼓勵患者學習方法去延遲記憶力衰退。如閱讀、打麻雀、打紙牌、棋類活動或觀看喜愛電影等。
患者從簡單的步驟完成製品,令他們感受到製作的樂趣及成功感,從而增加患者的自我價值。患者亦能從活動中自由地表達個人的思想和感受。
藉著不同節日活動及生日會,聯繫小組患者及照顧者,活動中心他們可以互相支持和關懷。使他們感到被重視及愛惜。
1. 保持肢體活動能力和步行
早期及中期患者仍可活動自如,適當的運動可幫助患者保持體力和四肢活動的幅度,增加肌肉量及促進手腳協調,從而提升生活質素。因患者記憶力減退,患者與家人可制定運動時間表,提醒患者定時運動。
2. 助行器的使用
中期患者的步行能力會逐漸減退,經物理治療師評估後,運用合適的助行器協助患者步行運動,可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和減少跌倒。
晚期患者會失去完全活動能力。照顧者應學習正確扶抱技巧,以及為患者作適當的關節伸展。可預防關節僵硬及促進患者活動功能。詳情家屬及照顧者可向物理治療師查詢。
職業治療師在記憶診所擔當的角色是協助病人及照顧者減低因記憶問題所帶來的困擾,減輕照顧者的負擔,令病人保持日常生活的獨立能力,讓生活更愉快。
1. 治療師替病人作出專業的認知能力評估。
患者在生活上一般會出現失禁、容易摔跌、進食、溝通及行為問題。亦可能引致某些併發症,包括被照顧者虐待和感染等。
患者跌倒是一個頗為普遍的問題。跌倒後,輕者會引致患者受傷骨折,嚴重會傷及腦部,造成中風、癱瘓或引致死亡,所以此問題不容忽視。
室外﹕
容易使患者及家屬感到尷尬,亦會引致皮膚受損。
主要原因包括﹕
伴著病情的進展,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亦會受到影響; 常見的進食問題有﹕
若出現以下行為,須採用適當的處理技巧:
患者在記憶、理解、語言表達及社交能力的衰退都直接影響他們的日常溝通能力。照顧者在認知障礙症各階段中,需留意患者的語言能力退化程度,提供合適的協助。
初期
溝通是包括語言和非語言兩種方式的,透過適當的溝通技巧,耐心的態度去聆聽,採用合適的表達方式;患者可感受到外界對他的支持,從而減少無助或挫敗感。
在認知障礙症患者中是很常見的。在疾病進程的某一階段會出現思維和行為的問題。其中最常見的症狀是自我疏離、食慾改變、思維異常、容易焦慮或情緒激動。其他包括具攻擊性或重複的動作、叫喊、遊蕩、抑鬱、多疑、妄想和失眠。
患者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甚麼,而行為的本身亦反映出他缺乏安全感。千萬不要生氣和責備患者,可嘗試叫他做別的事情來轉移他的注意。在沒有危險的情況下,不予理會也可能是其中的一種解決方法。
患者過激的反應有時會引致暴力行為,其對象有時甚至會是護老者或家人。照顧者應該保持鎮定,千萬不要以暴易暴;並嘗試轉移患者的注意,找出導致暴力表現的原因:是否因為手頭上的工作困難?或是對某人不滿?如果暴力行為重覆出現,便要與醫生商量,考慮以藥物控制病情。
智力衰退影響認知障礙症患者記憶、思考和判斷能力,以致出現生活起居混亂的情況。照顧者若能提供一個既安全簡潔又有環境提示的家居,可大大提高患者的活動能力和家居安全。
不少「認知障礙症」患者因記憶力和認知能力受損,加上自我照顧能力下降,令照顧者需要協助患者編排較複雜的日常活動(如家人聚會,覆診安排),並承擔一些額外的責任(如財務處理,陪同覆診)。研究指出照顧者面對患者的轉變,普遍感到沮喪、憤怒和內疚,並出現一種強烈的失落感(如雙方溝通減少、親密度下降等)。假如照顧者未有採取有效的減壓方法,部份人可能感到抑鬱、身體不適和經濟壓力。
不論「認知障礙症」患者或照顧者遇到壓力時,自主神經系統的交感神經會受到刺激而出現「作戰或逃走」反應。研究指出當人長期受壓容易令專注力下降,精神難以集中,令大腦負責學習及記憶的「海馬體」(Hippocampus)的功能受到影響。故此,學習有效鬆弛技巧,有助「認知障礙症」患者或照顧者改善專注,保持學習能力。
生理方面 | 情緒 | 思想/認知 |
---|---|---|
頭痛 心跳加快 肌肉收緊 血壓升高 消化不良 |
緊張 抑鬱 失去興趣 |
精神難以集中 專注力下降 思想負面 猶豫不決 |
「腹式呼吸」是其中一種有效的鬆弛技巧,針對過度活躍的「交感神經」而設計,有助紓緩心跳及肌肉的張力。長期練習,有助加強副交感神經,令身體進入鬆弛狀態。練習「腹式呼吸」的步驟如下:
當患者的情緒行為問題變得嚴重或者照顧者感到難以處理時,照顧者應及早向家人、醫護人員、治療師或社工求助。
當知道家人患上認知障礙症的時候,照顧者可能覺得非常徬徨。其實社會上有很多資源能夠幫助照顧者去照顧認知障礙症病人,詳情可向醫務社工查詢。